標簽: 公司新聞
經過公司研發團隊的潛心打磨,腦醫生千圖深云AI平臺(以下簡稱Trilimage AI)終于面世 ,首期集成了腦卒中AI模塊(包括腦梗塞和腦出血),該模塊能對病灶進行自動識別與分析,且測試結果已經達到專業醫生的水平。
1、我國腦卒中現狀
腦卒中(俗稱“中風”)是一種致殘率、致死率非常高的腦血管疾病,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。
中國是腦卒中發病率是全世界最高的國家之一,根據《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2016》所述,我國40歲以上人群現患和曾患腦卒中人數為1242萬,且患者年輕化趨勢明顯。
2、首選檢測方法
腦梗塞約占腦卒中的75%,其臨床表現主要有偏癱、失語、感覺障礙等神經功能缺失表現。
溶栓治療的成功開發為腦梗塞治療帶來新局面,但普遍認為在發病3-6小時內使用效果最佳,且不良反應最小。診斷學上認為發病6小時內的超急性期腦梗塞診斷或提示診斷尤為重要,而早期診斷的關鍵是選擇適當的檢查方法。
MRI在檢查效果上優于CT,但MRI設備價格及檢查費用均較高,且檢查時間較長,目前國內普及率相對較低。從臨床實用性以及醫療設備的普及程度來看,或從區別出血性和缺血性腦卒中角度考慮,最直接、最實用的方法還是使用CT平掃圖像作為待檢測醫療圖像。
3、傳統方法的痛點
由于CT的信噪比相對較低,腦卒中檢測選擇CT平掃圖像,有些區域結構難以清晰顯示,無法識別超急性期腦梗塞,此外腦卒中的臨床表現十分復雜,病變的形狀及性狀隨時間不斷變化,閉塞血管位置個體差異大,為臨床診斷帶來困難。
傳統方法依靠醫生閱片,因長時間工作引起的疲勞導致漏診幾率增高;此外,我國很多醫院醫療水平參差不齊,誤診率、漏診率較高。
近年來隨著計算機視覺算法的發展,深度學習在圖像領域取得了很快的發展。但受限于醫療影像領域的特殊性,影像數據來源較少,主要依靠經驗豐富的專業醫生標注,容錯率低,對數據和標注要求高,阻礙了計算機視覺算法在醫療圖像領域上的發展。
4、攻克難關
針對以上問題,腦醫生團隊從最根本的數據入手,在全國范圍內收集了海量已標注的中國人腦真實CT數據。
檢查后的數據交由腦醫生算法團隊進行算法研究,經過不斷的鉆研、嘗試,研發團隊終于在日前研發出智能閱片系統——Trilimage AI。
腦梗塞AI檢測(標注區域為病灶區域)
Trilimage AI從CT設備自動接收影像數據,通過閱片界面一鍵進行腦梗塞或腦出血的AI分析。分析完成后,病灶區域會被精確標注,并一鍵生成AI報告。
腦出血的AI檢測(標注區域為病灶區域)
為提供給醫生詳細的病灶信息,研發團隊利用公司自有的中國人群大腦模板進行腦區配準,醫生可從報告中獲得詳細的病灶體積、病灶位置、每個腦區中的病灶體積等關鍵信息,這些信息正是臨床醫生所迫切需要的。
5、重大意義
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獲取影像中的關鍵信息,通過多層神經網絡和神經元來模擬人類大腦實現圖像識別,可在急性腦梗塞的CT中自動識別病變區域,明確定位梗塞,定量分析腦部血流量,快速指導治療,為腦卒中的早期診斷和預防提供重要依據,從而實現診斷、治療與評估一體化的目的,大大提高臨床療效,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殘率。
目前,腦醫生在腦卒中的CT影像診斷準確率已超過80%,更重要的是,作為國內首個基于CT影像數據的腦卒中智能診斷系統,腦醫生更符合醫生的使用習慣,臨床應用更為廣泛。
系統上線不到一個月,已受到各大頂級醫院專家們的青睞。除了輔助診斷外,還能應用于個性化治療、藥物研發、療效評估、腦卒中后遺癥康復訓練及健康管理當中,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,未來將在腦卒中醫療領域帶來一場顛覆性的革命,造福更多人群。